学科门类:法学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科代码:(030503)
单位: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
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进程、成果、趋势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深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认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学科。
本学科主要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等进行学习和研究,以科学认识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级管理和教学科研人才。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毕业后可独立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党政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特色与意义
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方向研究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发展思路。
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理论体系、核心内容、基本特征,重点研究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个全面”等重大战略思想。(2)侧重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的中国经验,深入研究中国道路、中国模式。(3)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1)强调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2)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3)重点研究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改革攻坚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
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既遵循着一些共同的规律,又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主要研究任务是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等等。
本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学科团队在近几年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以下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规律研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的研究;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基本问题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1)注重基础理论研究;(2)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研究;(3)注重历史经验和规律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实现研究历史与服务现实的统一。
本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础研究领域,它的研究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性、科学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研究方向团队学科背景和科研能力优势突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实力强,基础厚,研究成果显著,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与价值观教育、经济伦理与道德建设等领域有较广泛影响。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与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伦理与道德建设等。
本研究方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教学研究与党政管理实践相结合,追踪和把握本学科领域研究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前沿性。
4.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社会学是通过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等,深入探索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推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的合作,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安排有着内在联系。在此意义上,推进社会建设既是社会学研究的主旨也是归宿。目前我国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等领域的建设。这决定了社会建设是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中最具成长性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研究方向学科团队和科研实力厚实,在社会建设基础理论研究、社会建设应用研究、社会建设前沿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是:当代社会建设前沿理论、社会建设研究方法、社会建设前沿问题研究、公务调研学及统计软件应用等。
本研究方向紧密联系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实际,致力于社会建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前沿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作出新的贡献。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修满26学分,其中必修课应修满20学分,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留学生、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留学生和港澳台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
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专门面向留学生的必修课。
④总学分要求参照普通博士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本学科授予法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