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网站!
今天是:
成果快递

成果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冯秀军】时代新人树立正确国家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日期:2019-03-22  来源:   点击量:

摘 要]当代青年是新时代的同行人,爱国报国是其作为时代新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基本要求,知国懂国则是爱国报国的基本前提。国家观是对于国家的产生与消亡、本质和特征、性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系统观点和根本看法。坚持以唯物史观为认识国家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并确立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深刻理解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新人树立正确国家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应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时代新人 国家观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

当代青年是新时代的同行人,爱国报国是其作为时代新人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知国懂国则是其爱国报国的基本前提。国家观是人们对于国家的产生与消亡、本质和特征、性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系统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人们深刻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大调整中的国际合作与博弈,理性对待新时代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体与国家关系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树立正确国家观,对于时代新人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国家观,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科学认识国家问题的实质

国家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国家又是“一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2]“未必还能找到别的问题,会像国家问题那样,被资产阶级的科学家、哲学家、法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政论家有意无意地弄得这样混乱不堪”。[3]同时,国家也是一个牵涉广泛、影响深刻的现实问题,“因为这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无论在“革命风暴时期”,还是在“最平静的时期”,只要涉及经济或政治,都会碰到与国家有关的问题,如国家是什么,国家的实质是什么,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对国家持怎样的态度,等等。[4]时代新人正确国家观的塑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应秉持怎样的思想和认识方法来正确看待国家这个最重要又最复杂、时时遇到又常常被误解甚至被歪曲的现象和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发现了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兴衰更替的秘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这个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拨开思想迷雾、认清国家真相、树立正确国家观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唯物史观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如何认识国家及其相关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运动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种社会现象也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过程之中,而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遵循这一总规律,国家就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产生、发展乃至消亡,按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由低到高的规律发展。这是一个不以任何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时代新人要深刻理解国家及其相关问题,必须放在这个一般进程和总规律之中来考察。

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在国家产生问题上,经常有各种神秘论的唯心主义国家起源说扰乱视听,“说国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力量,是赋予或可能赋予人们某种并非来自人本身而来自外界的东西的力量,说国家是上天赋予的力量”。[5]要科学地分析这个问题,认清这些观点的荒谬之处,就必须“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作一个概括的历史的考察”。[6]所谓历史的考察,就是以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对国家起源进行科学研究。列宁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7]恩格斯就是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家庭、私有制的历史考察,对国家起源问题作出了科学深刻的回答,也树立了怎样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来认识国家问题的典范。他经过深入研究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8]这种以唯物史观为思想工具对国家问题研究得出的认识,由于站在坚实的历史过程之中,与神秘论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观点相比,其科学性高下立现。当然,那种将国家神秘化的理解,并非全部出于幼稚和无知。从根本上讲,“这个问题所以被人弄得这样混乱,这样复杂,是因为它比其他任何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它仅次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国家学说被用来为社会特权辩护,为剥削的存在辩护,为资本主义的存在辩护,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指望人们公正无私,以为那些自称具有科学性的人会给你们拿出纯粹科学的见解,那是极端错误的”。[9]

由此,从对国家起源的历史考察中,可以揭示出国家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职能。国家产生于阶级对立之中,它在本质上是服务于特定阶级利益的阶级统治工具。“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10]统治阶级通过国家职能的行使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表现国家的本质,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体现和实现。国家职能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包括两大职能,即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在存在阶级剥削的国家中,国家最根本的职能体现在作为实现剥削、维护自身统治工具的政治方面。比如,“现代的资产阶级财产关系靠国家权力来‘维持’,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11]“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12]政治统治职能就是国家作为阶级统治暴力工具的一面。为了实现这一职能,需要对被统治阶级进行专政,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13]在剥削者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公共管理成为国家主要职能。国家对外职能则主要体现在组织国民防御外部敌人侵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由于其阶级本性使然,常通过经济、军事、文化等途径的侵略活动来损害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而发展本国利益,实现利己的国家目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把维护本国人民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坚持唯物史观,深刻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既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形成,也必然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而走向消亡。而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从而引起国家消亡的结果,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当然,阶级的产生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阶级的消灭却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借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创造条件最后消除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这是个自觉的、漫长的、艰苦的过程。国家的消亡也是一个伴随阶级消灭而消亡的漫长过程,大体上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国家-非政治国家-国家完全消亡。无产阶级专政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具有过渡性质的政治国家。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了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抵御外国反对社会主义势力的破坏、干涉、颠覆和侵略,以及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积极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当社会和国际上阶级完全消灭,国家的政治职能将消失,只剩下社会管理职能,这时的国家就是非政治国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14]当人类社会完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也就是“当国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15]国家不再为社会所需要,也不再有国家存在的任何社会条件,国家将完全消亡,人类社会将在更高的基础和水平上继续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16]

因此,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才能透过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纷纭复杂的社会表象,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消亡的历史命运,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阶段国家的特点和性质,从而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建立在坚实的历史规律基础之上。

二、树立正确国家观,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确立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多世纪,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两大阵营”对峙,从“苏东剧变”的所谓“历史终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世界犹如一列在剧烈颠簸中行进的列车,在不断穿越历史迷雾中前行。在当代,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新时代青年作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国一代”,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来正确把握所置身的时代背景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和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泛起共存、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共存等现象,从而在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树立起正确国家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两种主要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今世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类型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这两种类型国家之间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竞争与合作、交融与交锋。树立正确国家观,必然内含着对资本主义国家这个作为重要参照的“他者”、特别是对其当代新变化的正确认知。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国家类型,有其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疑虑:资本主义这棵本该枯萎腐朽的“老树”为何又发“新芽”?是“枯木逢春”还是“回光返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否错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分析框架是否失去了有效性?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必须澄清这些疑虑,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分析其变化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改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国家释放了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而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而迫使资产阶级做出让步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压力而促使其积极吸取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经验进行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制度改良,资本主义国家改良主义政党在不触动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微调”和“修补”,等等,一定程度上舒缓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为其争取了一定的时间。然而,虽然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中的缺陷进行了局部的修补,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些变化仍未跳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仍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仍旧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也仍然难以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和根本缺陷,其最终的历史命运仍旧难以规避和改变,也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

2008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是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从美国波及全球,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政治领域蔓延,造成了诸多灾难性后果。这场危机之下,英国脱欧、政治素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恐怖主义横行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失调”、政治体制“失灵”、社会整合机制“失效”等多重乱象。分析这些乱象的深层根源,其症结仍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不论其危机的诱因和表现形式有何变化,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矛盾都将不断反噬自身,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魔咒”仍会不断“索命招魂”、反复上演,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最终为社会主义替代的历史规律终将化为历史现实。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一定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折甚至反复,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努力寻找各种“输血续命”的药方,但为历史唯物主义所发现和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总趋势终究不会改变。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与未来前景。认识他者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国家,认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前景。

正确认识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17]必须了解中国的文明史。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了解中国的苦难史。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中国曾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长期位于世界第一方阵,但近代以后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抗争和付出巨大牺牲,才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多难兴邦,牢记曾经的苦难可以使人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历史尤其是历经磨难的历史,可以让新时代青年更深刻地理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何以成为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最伟大的梦想,从而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包含诸多方面,其中基本制度性质、经济社会水平和社会发展特征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维度。中国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苦苦寻找、反复探索最终为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以后,基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创造性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适合中国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特色和最鲜明的制度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集中的概括。虽然经过40年改革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也是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依据。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社会发展特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引擎,推动中国不断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勇于变革、追求创新,日新月异、只争朝夕成为当代中国最典型的社会特征。

正确认识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中国却“逆风飞翔”,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复苏的希望,在普遍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奉献出一道靓丽的“中国景观”。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8]中国一枝独秀秘密何在?究其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优势、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而代表人类未来的必然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科学前瞻基础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来源于中国人民在发展历程中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道路自信和战略定力。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共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合作和斗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此,任何盲目乐观和悲观动摇的判断在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19]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优势充满自信,也对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共存做理性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这是时代新人以开阔的国际眼光和深刻的历史视野树立正确国家观、担负历史使命的时代要求。

三、树立正确国家观,必须深刻理解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国民在正确认识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家的理性认同与情感热爱,从而为团结、动员和凝聚国民形成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共同力量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质言之,时代新人正确国家观的塑造,在根本上要服务于培养其爱国之情志、报国之行动的实践需求。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理解三者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是时代新人树立正确国家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实际上是怎样看待国家、政党和社会制度之间关系的问题。换言之,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深刻理解,必须置身于中华文明5000年、社会主义500年、鸦片战争以来追求民族复兴17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实践中去考察。

在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20]这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5000年悠久文明锻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却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跌落世界之巅,化为民族的屈辱和国家的沦丧。如何拯救民族危亡、复兴民族荣光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求索主题。在这一时期,国家的存亡与救国道路的选择必然地捆绑在一起。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种救国方案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只有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1]中国的国家存亡就是这样在历史的选择中与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选择、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领导者和主心骨的选择,现实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近代以来救亡图存之路的寻找过程也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历史过程,历史用雄辩的事实做出了最肯定的回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就从历史的起点上揭示和体现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

在现实共存中深刻理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作为制度因素由此而进入中国社会有机体中,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部分。社会基本制度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犹如国家的骨骼和血肉。一个人离开骨骼和血肉就不能存活,那么同样,“一个没有社会制度的国家和社会,是不存在也不能存在的。新中国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存在体,离不开它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则就不再是新中国,也更不是完整的新中国了”。[22]因此,那种试图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分离的爱国主义,只能停留在头脑中。一旦进入现实,爱国与爱社会主义难以分割剥离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二者必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只爱中国、却不爱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将面临以爱国的名义而伤害自己的祖国。事实上,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就是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拥护社会主义就是热爱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体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在根本上源于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方向,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有其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性,这是二者获得内在一致性的最根本的原因。“社会主义完善和提高了爱国主义,使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更高尚的思想境界,这就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形态上揭示了它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23]相反,在以往剥削阶级类型国家之中,由于这些国家类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过客”身份和阶段性特征,在这些国家走向腐朽和衰亡阶段,爱国主义就将以国家的对立面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以促进这些国家消亡的方式来推动历史的进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理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最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方面,共产党自身就是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无私、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她自成立之日起就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在肩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追求民族复兴历程之中每一个重大历史选择的领导者、社会主义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发展、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昭示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矗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24]

因此,教育引导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5]

参考文献

[1][2][3][4][5][6][7][9]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127,128,128,129,129,129-130,129.

[8][10][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191,19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3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1.

[13][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7,297.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7]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18][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7.

[20]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2][23]刘建军.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内在关联[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2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7.

[2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01期)

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中国)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沙河校区)学院楼10号楼    邮编:100081